老世泰:香酥百味浓
- 来源:辽阳市文联
- 时间:2023-05-22 14:25:47
陈志刚
在古城辽阳 2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许许多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尤其是糕点果品类的文化。在糕点果品类的文化中,比较有名的糕点果品店铺有:“中合斋”、“震泰馨”、“世义泉”、“宝鼎盛”、“松鹤轩”、“大中茶食店”、“永安茶食店”、“真正稻香村”、“老稻香村”、“老世泰”等十几家店铺。而“老世泰”糕点是这糕点果品类文化中最“绚丽浪花中的一朵,璀璨明珠中的一颗”。提起辽阳“老世泰”糕点,辽阳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做工精细考究、用料精良、口感纯正、风味独特等自身特点,在古城辽阳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说到辽阳“老世泰”,就必然联想到“老世泰”的历史传承人武泽宏先生。
武泽宏先生现今刚过不惑之年,于1988年毕业于辽阳市职业技术学校,同年,被分配到原辽阳市糖酒公司所属茶食商店(全民企业性质的“老世泰”糕点厂)。他以娴熟的技艺得到了厂领导的赏识,很快成为“老世泰”糕点厂里的技术骨干。然而,事与愿违,就在他为自己能够谋取一份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而暗自庆幸的时候,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他的面前,国有企业许多要改制,所有人员或参与集体承包或下岗,“老世泰”糕点厂也在改制之列。面对“下岗”这个可怕的字眼,他彻夜难眠。是啊,被当时称为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眼看就要没有了,今后的路该怎样走呢?虽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而他对“老世泰”这个经典民族品牌却有着浓厚的感情,“老世泰”这个品牌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保护“老世泰”这个民族品牌的想法在他心中便油然而生。
“老世泰”原称世泰德果店,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以制作传统糕点而闻名,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原址在城内义学街(今襄平街)东头路北,19世纪80年代,由河北来此经商的曹氏(人称老埋),租孙步瀛三间门房开办“世泰德”果店,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经营糕点(即:后厂制作,前店销售)。但由于人地生疏,生意一直萧条,因负债过重而倒闭,老埋便将“世泰德”果店及配方作为房租抵给孙步瀛。孙家接管后,仍沿用“世泰德”果店字号,雇用原班师徒,又聘请掌柜,继续经营糕点生意。由于孙家经营有方,使原本就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口感纯正、风味独特的“世泰德”果店糕点卖的红红火火,在辽阳地区很快就家喻户晓。由此“世泰德”果店的糕点在辽阳城乡声誉久盛不衰。辽阳人们在形容各种比赛已成败局时,常说的一句歇后语“老世泰的果子甘酥(干输)”,这就充分体现了辽阳人对“老世泰”的认识和赞誉。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孙步瀛之子孙锡侯接手经营后,将店名改为“老世泰果局”,后通称为“老世泰”。孙锡侯经营了40年,因年事已高,1936年交由长孙孙国镇继承了祖父的事业。孙国镇在“老世泰”鼎盛时期当上了“老世泰”的掌门人,他决心把老一辈打下的江山,在他这一辈再发扬光大。在孙国镇经营期间,正赶上日伪统治时期,各种物资受到极大限制,尤其是食品原材料更是极其匮乏。孙国镇没有动摇依然苦心经营,他继承了前辈的经营之道,使“老世泰”的产品信誉不但丝毫没有减弱,而且生产的糕点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随着“老世泰”的信誉经久不衰,孙国镇也成为辽阳地区较有名气的人物。
“老世泰”糕点以货真价实而久负盛誉,每逢年节大家都以拿“老世泰”果盒送礼为最体面、讲究;收到亲朋好友送的“老世泰”糕点大部分留下自己吃,有的还把“老世泰”的果盒封皮留着,觉得是一种“荣耀”;城外的人进城绕道也要买“老世泰”的糕点;许多年青人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也以送“老世泰”的糕点为礼物给娘家觉得荣耀;许多来辽阳办事的外地人,回去时总要买点“老世泰”糕点作为礼物带回本地。由此,“老世泰”的糕点是越卖越好,名声也越传越远。
1948年7月,解放军从辽阳撤出,国民党第二次进犯时,“老世泰”也遭到被国民党抢劫的厄运。但在全店伙计的齐力保护下,“老世泰”得以保全,但原材料损失惨重。解放后,“老世泰”首先恢复了生产经营,孙国镇仍然精心打理着“老世泰”的生意,就这样“老世泰”从战火的破坏中慢慢走出来。与此同时,孙国镇积极参加辽阳市工商联会的各项活动,响应政府号召,拥军支前、捐款捐物、认购国家公债、按章纳税,并带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孙国镇表现突出,1949年末被评选为辽阳市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1951年9月又被评选为辽阳市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直至文革前)。1955年12月,“老世泰”实现了公私合营,孙国镇被任命为公私合营后的“老世泰”糕点厂第一任厂长,1957年孙国镇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又被评选为辽东省人民代表。1959年,在建国十周年大庆时,“老世泰”糕点厂生产的“四色糕”(槽子糕,原称什锦槽子糕;芙蓉糕,原称芙蓉富贵糕;长元糕,原称富贵长元糕;沙其糕,原称酥软沙其糕),及“京八件”(葱元缸炉、大卷酥、椒盐饼、大玫瑰饼、葡萄饼、桂花酥、枣泥方酥、白糖饼)等传统产品被定为“国庆”礼物送往北京展出。1964年11月“老世泰”糕点厂被并入辽阳市食品厂,其对内是辽阳食品厂的一个车间,对外仍挂“老世泰”糕点厂牌子 (“文革”中摘掉),1986年孙国镇因病逝世。
古城辽阳历史悠久,各种产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糕点果品类在各各时期都比较兴盛,解放后有的在继续经营,有的已转入其他行业,而在群众心目中信誉卓著、影响较深的非“老世泰”莫属,直致公私合营以后,糕点行业已别无他号,只此“老世泰”一家。自从“老世泰”糕点厂并入市食品厂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它的名声和产品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在市场上逐渐消退,而辽阳人对“老世泰”仍然“情有独钟”,四处打听“老世泰”产品还能不能再生产。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辽阳市政府为抢救“老世泰”等一批辽阳“老字号”产品,在1982年恢复了“老世泰”糕点厂。为恢复“老世泰”这个“老字号”及其产品,辽阳市糖酒公司将所属茶食商店(位于北新华路267号)改建为全民企业“老世泰”糕点厂,拨给厂房和经营场所,总面积为800平方米,采用前店后厂、批零兼营的经营方式,主要工序为机械化生产,同时又保留传统生产工艺,同时又着手研发新产品。其传统产品“槽子糕”在1983年全省同行业评比中获第一名。1985年,新产品儿童面包被辽宁省儿童生活用品委员会授予“金号奖”。“老世泰”糕点在辽阳城乡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市内各大商店都设有“老世泰”糕点专柜,每逢节日始终是供不应求。
十年磨一剑。如何让“老世泰”糕点发扬光大,传承“老世泰”这个民族品牌,武泽宏先生沉思良久,最后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于1998年底个人承包了“老世泰”糕点厂,决心让“老世泰”这颗辽阳人心目中的明珠再次闪耀出耀眼的光芒。这对武泽宏先生来说,当时所要付出的勇气和代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年五万元的承包费,对当时每月工资收入不到三百元他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几万元的启动资金也是大问题,是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他对“老世泰”的挚爱,处使武泽宏先生排除一切压力,也是为了拯救、传承“老世泰”这个民族品牌他“拼了”。事后我在采访武泽宏先生时他说:我为了“老世泰”这个民族品牌就是拼尽我的所有也不怕!在武泽宏先生话语中,我听到并感觉他身上的“一股劲”,这股劲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拼搏精神”。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武泽宏先生这样,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拼搏的人,才发展并振兴了我国的民族经济、创造了历史,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万事开头难,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首先要有一流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老世泰”在承包前原有职工55人,年产值94万元,企业年年亏损。根据“老世泰”现状,武泽宏先生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要求员工优化组合,组合后要熟练掌握生产技能,以适应生产的需要;同时,聘请名师跟班操作、指导生产,保留传统配方、研发新新产品,并在产品用料上严格筛选,即“非鲜蛋不用,白油本厂囊制,以确保白油洁白干净;面粉精选,做到配料精准、产品作工精细、烘烤适度,确保其色香味形俱佳”。如“四色糕”中的槽子糕就是由精粉、鲜蛋、白油、香油、白绵糖等原材料精制而成,为六瓣梅花型状,顶部棕红、底部微黄,咬一口下去满口都是浓浓的蛋香;虽然它的外观不够精致,口味也与现代种类繁多的糕点相比,显得过于朴素;但正是由于它的做工“原始”,才保持着特有的最纯正的口味,这也是其他食品用添加剂所做而不能替代的。如缺少某种原料,宁可停产也不随便代用。在“老世泰”恢复了传统产品“四色糕”和“京八件”的同时,又研发出酥点、西点、面包等各种糕点60多个新产品。这其中新研发生产的“酥皮月饼”、“广东月饼”和“火腿月饼”,均被市政府评为同行业产品质量第一名。“老世泰”糕点在辽阳市行业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共获奖16次。“老世泰”之所以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在于他始终遵循“言不二价,童叟无欺”为宗旨的生存发展理念,更注重品牌效应。
有史料记载,早在1959年,在国庆十周年大庆时,“老世泰”生产的“四色糕”、“京八件”等传统产品,被定为“国庆”礼物送往北京展出。1983年,“老世泰”生产的产品在全省同行业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85年,“老世泰”生产的新产品儿童面包被辽宁省儿童生活用品委员会授予“金号奖”。在此期间,“老世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9年,“老世泰”生产的槽子糕、世泰月饼、广东月饼、“葱花缸炉”分别荣获辽宁省“畅销食品”奖。2000年,“老世泰”被辽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信赖单位”。2003年,“老世泰”荣获辽阳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放心食品单位”。2007年,“老世泰”被辽阳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授予“诚信单位”。2008年,“老世泰”被辽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糕点制作技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2009年,“老世泰”荣获辽阳首届地方产品展销会“名优产品”奖。2010年,“老世泰”荣获辽阳第二届地方产品展销会“金牌商品”奖。同时,“老世泰”产品又被授予辽阳“旅游特色商品”;同年,“老世泰”又被辽阳市工商局评为2010—2011年度年检免检企业,及“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示范户。2013年,“老世泰”被辽宁省授予“辽宁老字号”称号。
2004年11月老世泰糕点厂改制为辽阳市老世泰食品有限公司。从此,“老世泰”又一次焕发了他的青春。并在武泽宏先生的带领下,招贤纳士、聘请名师、挖掘传统配方和生产工艺,“老世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15年,公司投资970万兴建新的厂房,投资350万购买现代化生产设备,现今的老世泰食品有限公司已全部采用全封闭高智能、全制动化的流水线生产;其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在两县五区设有“老世泰”专营店7个,员工已达90余人,已成为我市糕点行业的龙头企业。“老世泰”的糕点现今品种全花样多、近百余种,而不论哪一种,都是精心制作,各有特色,别具一格。尤其是“老世泰”的“四色糕”、“满族点心”、“京八件”、“油茶”等都是闻名遐尔的美味食品,均被誉为辽阳特产佳品。
正像武泽宏先生说的那样:“老世泰”人一贯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精良的技术和上乘的质量,创造着古城辽阳自己特有的品牌,铸就着“老世泰”辽阳这个“中华百年老店”的辉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我们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老世泰”人愿将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最好的诚信奉献给广大消费者,把健康送到千家万户!我们一定要把百年“老字号”传承下去,为家乡的“历史文化”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