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录:山岭深处有酒香
- 来源:辽阳市文联
- 时间:2023-05-22 13:59:37
王志胜
2021年5月28日,一个阴雨连绵的早晨。年近七十的宿奎汉依然如往常一样,巡视他的厂子——辽阳市弓长岭区牛录酒厂。他像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样,精神饱满地察看着凝聚他毕生心血的牛录酒厂每一间厂房。牛录酒厂是他的命,牛录酒厂是他的魂。牛录酒厂在他手上得以发扬光大,被辽阳市政府授予 “辽阳老字号”称号。每天清晨,到厂房巡视是他的必修课。
牛录酒厂位于牛录堡,中国地图上不可能找到的一个自然屯。但老话说,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平常百姓不可能听说过这个自然屯,但省内外爱喝酒的人士却很熟悉这个地方,因为金牛录白酒知名度极高。
说到金牛录白酒商标名称的由来,就不能不说到牛录堡这个自然屯。
牛录是早期女真人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狩猎时,按家族村寨每10人选一首领,称“牛录额真”(牛录的本意是大箭的意思,牛录额真是箭主的意思),总领其余9人负责各方动向。努尔哈赤起兵,正是利用女真人这种传统的狩猎组织形式。
牛录一词最早见于《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明万历12年(1584年),努尔哈赤赐予鹅尔古尼、老科“牛禄之爵属三百人”。这说明,至少在此时已经形成了牛录制度,为后来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奠定了基础。
随着努尔哈赤兵马越来越多,万历29年(1601年),努尔哈赤对属下人马进行一次整编,以300人为1牛录,设置1牛录额真(后称佐领)管理,并以黄、白、红、蓝四色为四旗。
万历43年(1615年)11月,努尔哈赤吞并乌拉两年后,规模更为扩大,于是以5牛录为1甲喇,设1甲喇额真(后称参领);5甲喇为1固山(旗),设1固山额真(后称都统),以梅勒额真(后称副都统)2人副之;固山额真之上则由努尔哈赤之子侄分别担任旗主贝勒,共议国政。旗的数目又在原有四旗基础上,再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八旗,分长甲、短甲、巴雅喇三兵种,分别是清朝时期前锋、骁骑和护军营的前身。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牛录堡到底是满洲牛录?还是蒙古牛录?抑或汉军牛录?当地人是无法说清楚的。但牛录堡源于后金时期的八旗制度是确定无疑的,据本地村民讲,当时有一牛录的旗人驻扎在此地,因而得名牛录堡。
金牛录的前世
辽阳市弓长岭区牛录酒厂是当年牛录堡村的老大队所在地。始建于1983年5月,是牛录堡村的第一家酒厂。酒厂共建六个酒窖,磨米房一间,曲房一间,由赵世昌经营。牛录酒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以高粱、玉米、小麦等原料为主,以麸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酿造纯粮食酒。酿造牛录酒有着严谨的工序:选料时,要选无虫蛀、无霉变的、颗粒饱满的新鲜干燥无异味的粮食;碎料时,要将精选后的粮食粉碎成均匀的小颗粒;配料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比例加水、加稻壳进行拌料;蒸料时,要将润好的料,上甑锅蒸煮,开锅40分钟左右,才可熄火;摊凉时,要将蒸煮后的熟料放在木制的帘上摊凉;下曲时,要用手试温,摊凉到一定的温度后,按比例下曲,并要充分拌均匀;入窖发酵时,要注意必须发酵7天,不能省工时;起窖蒸馏时,酒蒸汽遇冷凝成酒浆后接酒。建厂之初,牛录酒厂日产200斤白酒,村庄周边的村民听闻老大队酿酒,纷纷去老大队买酒,因是纯粮食酒,白酒根本不够卖,有时靠关系,才能买到。
赵世昌经营牛录酒七年,时间来到了1990年。这时候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无良的商人勾兑的假白酒(不是现在的勾兑酒,而是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工业酒精不能食用。)遗祸山野村镇——有的人因为喝假酒眼睛瞎了,有的人因为喝假酒死了,但是暴利却让假酒泛滥成灾。而赵世昌在创立牛录酒厂之初,就立下了一个规矩: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酿造老百姓放心喝的散白酒。赵世昌因酿造纯粮食酒的成本高,再加上假酒搅局,资金链发生断裂,无力再经营下去,把酒厂兑给了同村的李女士。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李女士刚接手牛录酒厂时,依旧赔钱,但她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她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有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走得更远。因此,李女士依然秉承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酿造纯粮食酒;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工商部门打假越来越严厉,造假受到的惩处越来越高,喝死人的假酒销声匿迹,牛录酒厂的效益越来越好,知名度蜚声省内外。
李女士一家经营牛录酒厂20年,时间来到了2010年8月。李女士家庭突遭重大变故,无心再经营此酒厂,于是把酒厂产权转让给宿奎汉。
金牛录的今生
宿奎汉是牛录酒厂的老顾客。他家在辽阳市太子河区的王家镇,为了喝到好酒,不嫌麻烦,每次都要跑几十公里来到牛录酒厂买酒。时间长了,就跟李女士一家混熟了。听闻牛录酒厂要出兑,他把户口迁到汤河镇小录村,买下了牛录酒厂。
他接手牛录酒厂时,一个小小的牛录堡,竟有九家酒厂,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从这一侧面,也可以看出牛录酒的畅销。牛录酒畅销省内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牛录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牛录堡四面环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极适合微生物繁衍生息,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适宜酿酒的小气候;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牛录堡的水质好。牛录堡位于汤河边上,汤河水是全省唯一无污染的水系,汤河水库是辽阳、鞍山两地城市居民最主要的供水处。
牛录酒厂酿酒用水全部取自厂内的蝠玉泉,泉眼上建了一个木质的四角凉亭,亭子左右两边龙飞凤舞地书写着一副对联:“仙窦奉金兆家业日盛;富玉涌泉酿牛录琼浆。”泉口修建了一个哑铃似的八边形木井盖。蝠玉泉的泉眼,据说是当年海底的最深处,地下暗河的源头,从南向北流。泉水清冽甘甜,富含钙、锶、锌等矿物质,是绝佳的酿酒用水;蝠玉泉的水质,可与汤河久负盛名的八宝琉璃井相媲美。(八宝琉璃井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时建造的此井。)当地人说不清这蝠玉泉是什么年代建造的,都说牛录堡聚居成村落之时,便有了这眼泉。
牛录酒厂不仅占据了牛录堡自成一体的小气候这个天时,还占据了蝠玉泉这个地利,让牛录酒厂的竞争力更胜一筹。
宿厂长秉承“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和“质量第一、绿色环保”的经营原则,选用吉林白城子籽粒饱满的高粱,用大连酒曲子发酵,因此,酿造出来的散白,兼具清香酒的香而不涩与酱香酒的醇香幽雅,堪称口感独特,妙不可言。天有德降甘露滋润万物,地势坤生五谷养育众生,酿酒如做人不欺天地去伪存真!宿厂长是真正懂得酿酒的人,懂得取舍的人,懂得坚守的人,令人值得尊敬。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牛录酒远近驰名,宿厂长意识到了商标的重要性,于2011年注册了“金牛录”商标,加大牛录酒厂生产的散白酒保护力度,并同牛录堡其他厂家生产的牛录酒加以区别。同年,宿厂长正式组建辽阳市弓长岭区牛录酒厂金牛录酒业公司,占地面积达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招聘20余人,引进先进的瓶装生产线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由原有的10个发酵池扩展至20个发酵池,年生产白酒500吨,每年销售300吨,窖藏200吨。
“金牛录”白酒凭借过硬的品质,开发出三大系列多样化的产品,快速打开市场,远销省内外。一位河北省唐山市的游客,来弓长岭旅游。他在一家饭店,喝到了金牛录酒。初入口,感觉辣而不辛,苦而不涩;入喉,带一丝灼热,如一枚大牛录箭穿食道而过,食道顿感热乎乎的一条;入胃,顿时如一点油滴在沸水里,散开热烘烘的酒气;反到嗓子眼,回味着一股醇香甘冽的味道。“好酒!真是酒中的极品啊……”唐山客人不住地赞道。喝白酒是为了品味,喝得爽才过瘾,喝金牛录酒让人飘飘欲仙、欲仙欲死,妙不可言。酒后,唐山客人黏着饭店老板,打听到金牛录生产地址,去实地查看。从此,这位唐山客人成了金牛录酒的老客户。每年利用“十一”期间高速免费的便利,驱车近千里路来到辽阳市弓长区牛录酒厂,购买3500斤的金牛录散白酒。他说,他家兄弟多,亲人多,买这么多酒,只是为了供家人们自己喝。
金牛录白酒最远可不是销售到河北唐山那么远而已,而是销售到与越南接壤的广西边界处。正因为金牛录白酒畅销,随之仿冒金牛录商标的白酒问世。
那年,宿厂长听闻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有一家卖金牛录散白酒的门店。他找到了那家门店,心平气和地问店老板:“你卖的金牛录白酒,从哪进货的啊?”
“我从金牛录酒厂进的货啊。”店老板大言不惭地说。
宿厂长依然平心静气地说:“我就是生产金牛录酒的厂长,我怎么不知道呢?”
店老板狡辩道:“你卖你的金牛录白酒,我卖我的金牛录白酒,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你冒用我的金牛录商标,犯到我的河水啦!”宿厂长接着说:“要不你把金牛录牌子撤掉,并保证今后不再假冒金牛录酒去销售;要不我们就找一人说理的地方,到时候你被罚多少款子可别怨我。”
店老板终于服了软,撤掉金牛录的牌匾;宿厂长也是一位体量小商小贩难处的心善之人,没有索要赔偿金。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变化才是世界万物的本质规律,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循环反复。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世界变化太快,能够生存近40年之久,实属不易。
因为牛录酒厂的三代企业主的诚信经营,辽阳市弓长岭牛录酒厂先后荣获工商系统“诚信企业”、信用体系三A级诚信企业、诚信经营示范企业、辽宁商业服务品牌金牛录最佳团队——酿造车间、“辽阳老字号”等殊荣;金牛录酒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辽阳市著名商标、辽阳名牌产品、辽阳市第四界地产名优产品展销会金奖等殊誉。
所有的荣誉,已成为遥远的回忆。为了让辽阳市弓长岭牛录酒厂走得更远,宿厂长没有躺在荣誉簿上,不思进取,坐等别人的超越,而是放下荣誉的所累,轻装上阵。如今的辽阳市弓长岭牛录酒厂,以金牛录三大系列品牌酒为依托,以上乘的品质打动顾客,以优质的服务感动顾客,以适中的价格惠及顾客,秉承“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和“质量第一、绿色环保”的经营原则,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正以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姿态走向未来,创造新的辉煌,打开新的历史篇章。
厂内的蝠玉泉
大门
酒厂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