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烧锅:岁月深处的醉美佳酿
- 来源:辽阳市文联
- 时间:2023-05-22 13:53:12
王志胜
19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风雨飘摇,沙俄、英国、日本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百姓们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战火的蹂躏,生活难以为继……大批生活在山东、河北一带的难民,为了活命闯关东讨生活。现如今经营辽阳县古醇香酒厂的高俊老板,他的祖上就是随着大批难民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在刘二堡落下脚跟。高家烧锅的励志故事,要从高俊的高祖父高文升讲起……
几度兴衰的高家烧锅
辽阳地区的酿酒历史和辽阳城2400多年的历史一样悠久。到清朝时,已是辽宁省最大的产酒区。据《奉天通志》记载,辽阳本境高粱产额最富,大麦、小麦、豌豆亦足供制曲之资,而泉水甘美,酿酒芳冽,实为全省之冠,故境内烧锅多于各县。据《辽阳县志》记载,清光绪初年,境内有酿造作坊约200个,产品大量外销。这一时期,境内著名烧锅(酿酒作坊)有黄泥洼东升泉;大沙岭同德和;刘二堡同德元、玉升金;穆家义兴和等。
《奉天通志》和《辽阳县志》互相印证,清朝时期的辽阳,酿酒业为全省之冠,烧锅约200个。《辽阳县志》记载的穆家义兴和烧锅,能够在约200个烧锅中,被县志提到名字,可以想见义兴和烧锅在当时名气之大,影响力之广,不容置疑。
义兴和烧锅的创始人为高文升,他于光绪13年(1887年)在刘二堡河南街上创建古醇香烧锅。古醇香烧锅诞生之日起,就如同多事之秋的中国一样波澜起伏。
光绪20年夏天(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薄西山的清政府,再无像林则徐一样的治世之能臣来力挽狂澜,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光绪21年春天(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订立《中日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后,极具家国情怀的高文升与辽阳人民一道积极参与了反对《马关条约》的斗争。高文升努力经营古醇香烧锅,企图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
高文升秉承以信立商、以诚待人的理念,让古醇香烧锅的经营规模在战锅连年的旧中国不断壮大。光绪22年(1896年),英国苏格兰长老会在辽阳城内六道街创办育才女校,占地23亩,建校舍75间,定于5月下旬举办庆典剪彩仪式。依照辽阳当地的风俗习惯,校方不但请了京戏,还准备了丰盛的酒席,于是派人到古醇香烧锅拉了几坛酒。等装好马车结账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校工和车夫急于赶路,结果多付了酒款。等高文升发现时,马车早已不见了踪影。高文升急欲追出去还钱,他的儿子高占山拦住父亲说,外边雨下这么大,等天晴了再还不迟。父亲拉住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做人一定要厚道,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厚道者往往天助之;做人一定要善良,修身的最高境界就是善良,善良者往往有福报;做人一定要诚信,齐家的最高境界就是诚信,诚信者往往成大事。”高文升连夜冒雨还钱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学校众位师生,还成为学校教育师生的一段佳话;一传十,十传百,在辽阳城传开后,为古醇香烧锅赢得了大批的客户,生意越做越大。
国运连着家运,国运衰则家业败。光绪27年(1901年)年正月,俄军400多人以缉捕抗俄首领冯麟阁为名,围攻小北河村广兴恒等三家当铺,打死12人,重伤4人,轻伤86人,烧毁房屋129间,之后又冲进刘二堡烧杀抢夺。古醇香烧锅在这次灾难中也被洗劫一空。当天晚上,高文升带领全家乘夜逃出刘二堡,将烧锅搬到穆家街上。遭此劫难,高文升急火攻心,气血淤积,从此大病不起,烧锅只好交给自己的儿子高占山去经营。
父亲病倒后,高占山迅速成熟起来,挺直了腰杆,将烧锅里里外外的所有重担挑了起来。他坚信家业败了,但心气不能败。高占山深信父亲教导他的话,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信用的破产!哪怕你一无所有,但只要信用还在,就还有翻身的本金。他盘整家里的余钱,再找故交老友凑了一些钱,在穆家街上重打鼓另开张。为了尽快恢复烧锅,他率领伙计们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酒坊,五月节过后就恢复了生产,重新和各地的经营商户恢复了业务关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高占山苦心经营古醇香烧锅十几年了。高占山始终秉承父亲“以信立商,以诚待人”的营商理念,所以生意越来越好。
高占山与人为善的本性,也让他结交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高占山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先到曲房查看曲子的温度、湿度,又来到后院的柴火垛准备抱些柴火给烧锅生火。走到柴火垛旁,突然发现柴草垛下边躺着一个人,三十岁上下的年纪,身体蜷曲着,浑身上下血迹斑斑,似乎冻僵了。高占山喊叫了半天,此人毫无反应。便急忙把人背到屋里,脱掉衣服,找来脸盆上屋外装满雪,用雪上下反复揉搓了几遍,年轻人才渐渐苏醒过来。找来郎中包扎好伤口后,此人脸色好看了许多。
这个年轻人身体刚有起色,就挣扎着起来,扑通一声,跪下了:“老人家,救命之恩,恩同再造,我给您磕头了。”年轻人趴地上磕响头。高占山赶忙上前搀扶起这位年轻人,让他上炕休息。
年轻人自报家门道:“我叫张作霖,昨夜被官兵追杀,逃到贵宝地受伤昏迷。如果没有恩公的搭救,恐怕就去地下见阎王爷了。”高占山听着他的自我介绍,顿时感到惊讶,这就是威镇辽南的赫赫有名的绿林匪首张作霖。
张作霖迎着恩公的目光,询问:“敢问恩公,尊姓大名,他日飞黄腾达,必有重谢。”
慈眉善目的高占山,笑眯眯地看着张作霖说:“哈哈,我就是老高头儿啊,名叫高占山。我家开烧锅的,就是古醇香烧锅,也叫高家烧锅。”张作霖大吃一惊,他早就听胡老嘎跟他说,在辽阳县,老高家烧锅那还了得!就连省城里边也挂号,人家烧锅造出这个酒来,驰名关内外啊,听说他们烧锅烧的酒,还专门给奉天将军府送,还被要求专门造一部分好酒送到北京去。
几天后,张作霖的身体恢复如初了,千恩万谢后,辞别了高家烧锅。高占山救人不图报,但张作霖却记着高占山的救命之恩。
多年后,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张作霖专程来到烧锅看望高占山一家人,并把高占山的烧锅字号改为“义兴和”;后来,张作霖时常也派人送来一些酿酒的粮食和衣物。义兴和烧锅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生意兴隆, 达到鼎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好河山沦丧在日本鬼子手里。日寇为镇压抗日武装,在东北境内,以村为单位建立“自卫团”,辽阳县穆家镇的大地主荣和堂出任穆家地区自卫团团长。荣和堂向来与高占山不睦,视义兴和烧锅为眼中钉、肉中刺,但由于张作霖的关系也不敢造次。现在张氏父子丢了东北,荣和堂又有日本人撑腰,他便经常到义兴和烧锅寻衅滋事。高占山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可荣高堂并不这么想。民国25年(1936年)春节前夕,早已对义兴和烧锅垂涎已久的荣和堂串通日本宪兵队,以私藏张作霖为名,将高占山关进了日本宪兵队。高占山的儿子高玉友,为了营救父亲多方奔走,并联络了境内9家烧锅集体担保,最后不得不缴纳了大笔保证金,才把父亲救了出来。出狱后高占山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三天后含恨离开了人世。
高占山去世后,他的儿子高玉友接管了义兴和烧锅。尽管烧锅又恢复了生产,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烧锅的生意每况愈下,步履艰难。民国27年(1938年)7月,日伪当局为了隔断抗日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辽阳县境内大量掠夺土地资源和农产品,对生活必需品价格、品种和数量进行管制。民国31年11月(1942年11月),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疯狂进行配给制,不准个人对粮食进行买卖,垄断了辽阳地区的经济命脉。这种情况下,境内的烧锅只能望锅兴叹,无米下锅。
义兴和烧锅,像一只待宰的肥羊。自1887年由高文升创建古醇香烧锅,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辽阳光复。短短58年,两代传承,每当义兴和烧锅被养肥时,不是被北极熊抢掠,就是被日本鬼子祸害。义兴和的兴衰史,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个道理:先有国,后有家,没有国,哪来的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涅槃重生的高家烧锅
辽阳解放后,高玉友的义兴和烧锅在人民政府关怀下,酿酒设施及时得到了修复,失散的伙计们闻讯后陆续回来了,各项业务开展起来。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列强实行严密的军事封锁。1950初,朝鲜半岛燃起战火。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辽宁处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深受美国飞机的蹂躏。义兴和烧锅的高玉友,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1952年4月,因美军发动的细菌战,感染了炭疽杆菌,诱发脑膜炎死亡。高玉友不幸去世后,他的长子高喜胜接管了烧锅业务。
1956年,辽阳县人民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当政府号召公私合营、组建社会主义高级社时,高喜胜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入社。在合作社里,他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任劳任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1978年,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民营经济,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高喜胜决定恢复祖业,个人承包了酒厂,后来又买断了酒厂,逐渐恢复了古醇香品牌。
2009年,高喜胜年纪大了,把酒厂交到儿子高俊手上,让年轻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展翅飞翔,做市场经济弄潮儿。事实证明,儿子没有让他失望,高喜胜十分欣慰。2011年,高俊恢复了义兴和品牌。2014年6月,高俊将“义兴和”品牌改为“易兴和”并注册。
辽阳县古醇香酒厂生产的易兴和牌烧酒,源自百年传承,选用东北优质糯种红高粱,采用百年窖池多轮次低温发酵,使用陶坛长期贮存白酒。贮存五年以上的白酒,经过陶坛的酯化,加快酒的老熟,酒香馥郁,醇厚味长,让人喝了还想喝。
跨越百年传承的易兴和烧酒,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史、发展史。易兴和烧酒历经高家五代人传承,字号多次变更,但永远不变的营商理念是:以信立商,以诚待人。这种营商理念,让辽古醇香酒厂得以生存一百多年。2017年,辽阳县古醇香酒厂被认定为“辽宁老字号”。
古淳香酒厂正门
古淳香系列酒
辽宁老字号
2022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