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华园:一枝独秀
- 来源:辽阳市文联
- 时间:2023-05-22 10:48:49
中流击水
在古城辽阳的中心地带,在中心路与二道街的交汇处,有一家坐东朝西的酒楼。它门面不大,但装修却高端大气,浅褐色的花岗岩质朴气派,两个宫灯高挂在门的两侧,门上方一块红色的牌匾,上书三个金色大字: 圣华园。
在辽阳,有高朋贵宾到来或有重大喜庆之事,主人总会首选圣华园作为待客的酒店,这里既有独特的美味佳肴,更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以至于造成了不提前几天预定就没有座位这样一种独特的“圣华园现象”。
是什么吸引大量宾客走进圣华园呢? 圣华园经营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从小吃部走来
在人们的想象中,圣华园的老板一定是一位有社会地位,有官场背景的成功男士,或是一位年轻貌美、善于社会交际的动人女子,不然不会把圣华园酒楼办得如此风声水起,成为辽阳餐饮业的一枝独秀。
当走进圣华园,见到女老板吕莉的时候,竟然产生了无数个想不到:
想不到她是一个看上去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且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女人。
想不到她的穿戴极装扮其普通,没有高档名牌,没有金银手饰,没有珠光宝气,没有浓妆淡抹。
想不到她说话文静平和,面带淡淡微笑,没有一点女老板,女强人的豪气。
想不到她会在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和员工在一个餐桌上一起工作餐………
吕莉出生于辽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先是在辽阳旅游工艺品厂当工人,后来又合并到辽阳纸箱厂当工人。1990年工厂倒闭下岗,当时,吕莉的爱人没有工作,两个孩子又处于成长求学阶段,全家的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表面平静、性格要强的吕莉,从此担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她每天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推着手推车卖过包子,卖过豆腐,开过小吃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吕莉手里渐渐有了积蓄。1992年4月,吕莉在辽阳市南顺城街中心路口南,海鲜大市场对面开了一个火锅店,起名莉发园。小店营业面积只有40平方米,餐桌3张,服务员只有1人。顾客进门点完菜之后,吕莉骑上自行车赶到回民市场,亲自购买食材,买回牛肉、羊肉,又亲自切肉片。切过3盘之后,她的手心全是大泡。后来,她又想办法,提前动手卷肉卷,然后放到冰箱里冷冻,这样既能满足客人用餐需要,也能保证肉品的品质。小店虽小,但由于吕莉用心经营,味道好,价格实惠,很受顾客欢迎,常常是座无虚席。
1994年,由于莉发园火锅店的营业面积太小,无法满足生意上的需求,吕莉把店迁到辽阳东关加油站对面,营业面积扩大到150平方米,餐桌增加到9张,另有包房1间,聘请了厨师2人,服务员3人,经营范围以中餐为主,店名为莉华园。
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吕莉对经营饭店充满了信心。莉华园开业后,以服务大众、质优价廉为经营观念,视顾客为上帝,让每一位消费者亲身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氛围。吕莉不厌其烦地教导每一位员工,经商致胜离不开“心”:即一踏进莉华园让顾客感到贴心,一坐上餐桌让顾客感到放心,离开莉华园时让顾客感到爱心。莉华园以其周到热情的服务,童叟无欺的品质、风味独特的菜肴,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辽阳餐饮行业中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席之地。
树自己的品牌
1999年,对吕莉来说,是经营上有重大转机的一年。她抓住了机遇,大胆出手,走上了新的台阶。那一年,辽阳老城中心地带二道街进行动迁改造,拓宽后的中心路两侧建成一批网点。由于网点太多,价格又贵,一时卖不出去。开发商找到了吕莉,希望她能够买网点。
站在崭新的两层网点前,吕莉是真动心了。这么好的网点,这么好的位置,谁能不动心呢?可是钱呢?经营了几年饭店,挣了一点钱,可这点钱是不可能购买这么大、这么好的网点。徘徊、思考,吕莉最终决定购买网点。她拿出手中的全部资金,又向银行贷款,向朋友借钱,其余的先欠开发商,待饭店经营后用挣的钱来还。
这是一个大胆的,也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定。新的酒店改名为圣华园酒楼。一、二层营业面积达380平方米,有餐桌7张,另有包房4间。为了开发新菜品,提高服务质量,吕莉增加后厨力量,厨师增加到4人,学徒8人,服务员也增加到8人。吕莉在保持传统菜系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对辽菜进行适当改进,通过推陈出新,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一次,她到南方进海鲜食材,看到有人用鲍鱼蘸着酱油吃,而且吃得很香。回来后她就认真思考,亲自动手,反复试验多次,终于做出捞拌鲍鱼,成为酒店的招牌菜。为了能买到真正的野生鲍鱼,吕莉亲自到大连海边上货。她半夜从辽阳坐火车到大连,在信得过的渔民手中买到7-8头的大鲍鱼,然后坐大客车返回酒店,中午客人们就能吃到新鲜味美的捞拌鲍鱼了。她既是酒店老板,又是采购员;她既是财会员,有时店里缺人又是店里的服务员。她知道辽阳人爱吃鸡,于是又和厨师长孙守庆共同研究,选取农村散养的笨公鸡,开发出了生炒小公鸡这道店里的招牌名菜。由于物美价廉,风味独特,迅速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喜爱,一时间,圣华园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在辽阳餐饮业成为了佳话。
为了提高酒店品质,向中高端档次迈进,吕莉全心投入。她经常派厨师长及后厨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参加厨师培训班,提高技能和水平。为了适应一部分高消费人群的需要,她又将菜系向燕、鲍、翅方向发展。除了迅速提高厨师的技术水平外,她还亲把进货关,全面学习掌握了燕、鲍、翅的有关知识,选购的食材都是上好的珍品。有了好的厨师,有了好的食材,再加上优质的服务,圣华园走上了高端酒店的道路。
2016年,吕莉的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她在白塔区万隆花园又购买一处网点,一、二两层,营业面积580平方米,取名圣华园风味楼。一南一北两个酒楼,在古城辽阳也不多见。
在困境中坚持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圣华园酒店在高端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进的时刻,社会环境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时间,高端酒店门庭冷落,车少人稀。有的关门倒闭,有的改换门庭。而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吕莉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她平静地对员工们说:“圣华园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看着平静如常的吕莉,员工们发慌的心立刻平稳了下来。凉菜厨师长杨纯蒿16岁就跟着吕莉一路走来,他对老板充满信心。他开始细心研究菜品,力争降低价格、保持品质。大堂经理吴晓红2004年就在酒店工作,她见证了圣华园的发展历程,也对吕莉的为人和能力充满了敬意。她深情地说:“老板您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用更加优质的服务,重新把客人们迎进门来。”
话虽好说,但生意难做是不争的事实。在困难面前,圣华园职工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员工的工资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有的甚至只有30%,但没有人离开。只要有一个客人进来,大堂经理都是笑脸相迎,服务员马上送上湿毛巾擦手擦脸,即使只点一盘普通菜,厨师长也会精心烹饪,一丝不苟。客人离开时,服务员要送上口香糖,大堂经理还要亲自送到门外,甜甜地说:欢迎您下次再来!一次上货,吕莉一不小心摔倒了,到医院检查小腿骨折。经医生治疗后,她没有住院,马上回到饭店,就住在了饭店。员工们看到自己的老板这么坚强,都十分感动。他们细心地照顾骨折的吕莉,像儿女一般孝敬,像朋友一般亲近,这让吕莉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一个真正亲密无间的战斗集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高端餐饮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圣华园的日子开始好起来,员工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吕莉安排员工外出旅游,有的员工是第一次乘坐飞机,激动地留下了眼泪。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圣华园面临大考。酒店关门停业,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一关就是几个月。在困难面前,吕莉仍然是面带笑容,平平静静地说:“疫情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战胜它。”停业的日子里,员工们发基本生活费,酒店管吃管住,有困难的还发补助。遇到员工过生日,吕莉就让厨师做几个菜,自己买份小礼物,与员工们共庆生日,这让停业中的圣华园也不时传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如今,阴云已经散去,天上晴空万里。圣华园在吕莉的带领下,又向着一个新的目标进军。
其实,走进圣华园,不仅仅是品尝它独特的美味佳肴,还要领略它特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